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二〇二五景德镇论坛举行——

共话文明互鉴 共绘发展图景

本报记者 王 丹

2025年10月23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窑火不熄,延烧千载。景德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也彰显着当今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10月19日,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在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来自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市长及国内外文化界、商界等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瓷耀千年,融通四海”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文化与城市治理等问题。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论坛中,“文旅”“开放”“文明”等关键词频频出现。近年来,景德镇依托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交流客厅,吸引了数万名海内外“景漂”常驻本地。和景德镇一样,世界各地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形成各自经验。与会嘉宾认为,文明因多样而精彩,发展因开放而蓬勃,城市间的理解与合作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陶瓷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能够成为跨越隔阂、凝聚共识的共同语言。”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议会副议长努尔巴耶夫·尼亚兹别克表示,“通过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线上交易、推动品牌联名,陶瓷艺术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与景德镇市是国际友好城市。伊兹尼克市市长卡根·穆罕默德·乌斯塔说:“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还是国与国文明交流的通道。土耳其有35个城市成立了丝绸之路协会,近年来,我们借鉴中国的文化艺术,并与相关伙伴展开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论坛对话,互相学到更多经验。”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外市长围绕“文旅呈美”“开放促荣”“文明相传”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各市长分享了各自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产业创新、开放合作以及文明传承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活动期间,各嘉宾走访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和御窑博物馆,现场体验手工制瓷。“景德镇千年制瓷史留下众多老窑址、老里弄,都是‘文明的活化石’。”景德镇市市长陈克龙表示,景德镇全域实施陶瓷文化遗址保护系列项目,原真保护古窑址、古码头、古厂房、古戏台,形成了以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园、陶博城为依托的文化格局。他说:“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64条里弄、700余间老屋重焕生机,保留了明清窑作群的历史风貌,实现了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始终在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了解不同国家合作伙伴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底蕴,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开展合作。”俄罗斯戈罗杰茨市行政长官穆德诺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表示。

  文明传承不只是简单的复制或者延续,更需要创新探索,景德镇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点赞。韩国公州市前市长金正燮说:“城市的发展需要年轻人的参与,景德镇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这里来创作,年轻人可以通过合作加强交流学习,挖掘出更多的创新技艺。”

  意大利蒙特卢波·菲奥伦蒂诺市文化底蕴深厚,且同样发展陶瓷业。走访景德镇后,该市市长西蒙·隆迪表示:“陶瓷的元素融入到了很多城市景观中,让整个城市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陶瓷业是手工技艺的展现,手工传承凝聚着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在技艺传承中挖掘更多创新元素。”

  “奥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景德镇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这种特殊的历史基础使两个城市的合作成为必然。”努尔巴耶夫·尼亚兹别克说,他计划邀请景德镇陶瓷专家到奥什开办陶瓷培训班,同时在奥什丝绸之路商贸展览会上开设景德镇瓷器展馆,向中亚及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介绍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曾跨越山海,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如今,这座千年瓷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全球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常驻创作,成为文明交融的生动注脚。此次“世界市长对话”在景德镇举办,必将为增进各城市间友谊、深化互学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3日 07 版)

(责编:任佳晖、彭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