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湖南湘江新區改造老舊廠區

老廠房趕上“新潮流”(身邊的經濟故事·我的“十四五”)

本報記者 楊 迅

2025年10月2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錦尚生鮮市場俯瞰。
  周水生攝(人民視覺)

  漫步湖南湘江新區觀沙嶺街道的長沙錦秀拾光街區,時光仿佛慢了下來。咖啡店、網紅餐廳一家接一家,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步行幾百米,來到佔地1.44萬平方米的錦尚生鮮市場,煙火氣扑面而來,市場日均客流量約3萬人,覆蓋周邊數十個社區。

  街區斑駁的紅磚牆上,挂著今昔對比的照片。多年前,這一帶還是機器轟鳴、紗錠飛轉的長沙錦綸廠。曾是長沙錦綸廠供應科科長的聶磊,見証了這個廠區的變遷,從輝煌到沉寂,再從沉寂中煥發新生。

  長沙錦綸廠建於上世紀80年代,曾是長沙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基地。“效益好的那些年,每天清晨,工廠門口車水馬龍,都是來等著拉貨的卡車。”聶磊回憶。

  “到了90年代,廠子開始面臨困難,2006年停產。職工們有的轉崗,有的自主創業。”看著老廠房漸漸沉寂,聶磊很是懷念曾經的熱火朝天。廠房年久失修、老化破損,與周邊拔地而起的寫字樓形成鮮明對比。長沙錦綸廠經歷了停業、重組,后經公司化改造為長沙博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一直在摸索新的產業模式。

  轉機發生在2020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

  長沙錦綸廠被列為長沙城市更新重點和試點工程——廠區南側區域打造錦尚生鮮市場和錦綸1988美食街,納入長沙市“一圈兩場三道”重點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項目計劃﹔廠區北側打造錦秀拾光改造項目,為長沙市首個老舊工業廠房有機更新試點。“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看到廠區再次熱鬧起來的希望。”聶磊說。

  改造工程,就由聶磊所在的長沙博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定位是都市新型潮集大市場,在工業遺產保護與傳承、規劃創新與實施、建筑改造與設計、資產重組與經營等方面進行探索。”公司黨委書記申朝暉介紹。

  “都市新型潮集大市場”怎麼建?

  產業出新,集工作、生活、教育、休閑於一體。新建開發區與舊改區相結合,密度較大的酒店式公寓、商業服務配套等城市功能與工業廠房改造的低密度空間耦合。

  形象出新,新舊共融、宜居宜業。美食餐飲、生活配套、休閑娛樂等業態的知名品牌入駐,街區變身潮流中心。

  空間出新,場地景觀融合工業元素和現代設計,將小型零碎空間整合串聯,打造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消費新場景。

  改造物業約6萬平方米,招商率90%以上,市場年交易額近10億元……這片老廠區變身公園式智能化綠色文化街區,融合生活場景、工業遺產、商業體驗、健康生態等元素。管理方年收入從379萬元增加到4000余萬元﹔同時還為區域所在地每年帶來稅收近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約4000個。

  “這裡保留了我們老職工的回憶,還成了網紅打卡地,期待街區越來越熱鬧,‘網紅’變‘長紅’。”聶磊說。

  

  ■鏈接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任務落地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今年印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明確8項主要任務,其中就包括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質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時期,全國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惠及4000多萬戶、1.1億居民﹔加裝電梯12.9萬部,增設停車位340多萬個、養老托育等社區服務設施6.4萬個﹔更新改造供水、燃氣、供熱等地下管網84萬公裡。同時,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小區達5.6萬個,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2800多萬平方米。

  “十四五”時期,70多個城市開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更新改造一大批老廠區、老商業區等老舊街區﹔有58片歷史文化街區、10條老街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許多老地標變成新名片,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空間、更新的消費場景、更多的創業空間。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四五”時期,中央預算內投資累計安排超過4700億元,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著眼於便民、利民、安民,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任務落地,城市發展將更可持續,城市生活將更加美好。

  (本報記者丁怡婷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11 版)

(責編:任佳暉、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