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二〇二五景德鎮論壇舉行——
本報記者 王 丹
2025年10月23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窯火不熄,延燒千載。景德鎮不僅是一個地理名稱,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它見証了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往來,也彰顯著當今文明互鑒的深遠意義。10月19日,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2025景德鎮論壇在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辦。來自意大利、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市長及國內外文化界、商界等代表齊聚一堂,圍繞“瓷耀千年,融通四海”展開對話,共同探討文化與城市治理等問題。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論壇中,“文旅”“開放”“文明”等關鍵詞頻頻出現。近年來,景德鎮依托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成為令人矚目的文化交流客廳,吸引了數萬名海內外“景漂”常駐本地。和景德鎮一樣,世界各地在推動城市發展和文明進步中形成各自經驗。與會嘉賓認為,文明因多樣而精彩,發展因開放而蓬勃,城市間的理解與合作因此顯得尤為珍貴。
“陶瓷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能夠成為跨越隔閡、凝聚共識的共同語言。”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議會副議長努爾巴耶夫·尼亞茲別克表示,“通過完善物流體系、發展線上交易、推動品牌聯名,陶瓷藝術還可以推動經濟發展。”
土耳其伊茲尼克市與景德鎮市是國際友好城市。伊茲尼克市市長卡根·穆罕默德·烏斯塔說:“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還是國與國文明交流的通道。土耳其有35個城市成立了絲綢之路協會,近年來,我們借鑒中國的文化藝術,並與相關伙伴展開合作。我們希望通過論壇對話,互相學到更多經驗。”
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外市長圍繞“文旅呈美”“開放促榮”“文明相傳”三大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各市長分享了各自城市在文化遺產保護、文旅融合、產業創新、開放合作以及文明傳承等方面的經驗與思考。
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活動期間,各嘉賓走訪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和御窯博物館,現場體驗手工制瓷。“景德鎮千年制瓷史留下眾多老窯址、老裡弄,都是‘文明的活化石’。”景德鎮市市長陳克龍表示,景德鎮全域實施陶瓷文化遺址保護系列項目,原真保護古窯址、古碼頭、古廠房、古戲台,形成了以陶陽裡、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園、陶博城為依托的文化格局。他說:“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的64條裡弄、700余間老屋重煥生機,保留了明清窯作群的歷史風貌,實現了遺產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始終在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了解不同國家合作伙伴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底蘊,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開展合作。”俄羅斯戈羅杰茨市行政長官穆德諾夫·亞歷山大·尤裡耶維奇表示。
文明傳承不只是簡單的復制或者延續,更需要創新探索,景德鎮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點贊。韓國公州市前市長金正燮說:“城市的發展需要年輕人的參與,景德鎮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到這裡來創作,年輕人可以通過合作加強交流學習,挖掘出更多的創新技藝。”
意大利蒙特盧波·菲奧倫蒂諾市文化底蘊深厚,且同樣發展陶瓷業。走訪景德鎮后,該市市長西蒙·隆迪表示:“陶瓷的元素融入到了很多城市景觀中,讓整個城市都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韻味。陶瓷業是手工技藝的展現,手工傳承凝聚著手工藝人的心血和智慧,隻有加強交流合作,才能在技藝傳承中挖掘更多創新元素。”
“奧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景德鎮瓷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這種特殊的歷史基礎使兩個城市的合作成為必然。”努爾巴耶夫·尼亞茲別克說,他計劃邀請景德鎮陶瓷專家到奧什開辦陶瓷培訓班,同時在奧什絲綢之路商貿展覽會上開設景德鎮瓷器展館,向中亞及其他地區的合作伙伴介紹景德鎮陶瓷文化。
景德鎮陶瓷曾跨越山海,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紐帶。如今,這座千年瓷都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與全球72個國家180多個城市建立友好聯系,吸引了5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常駐創作,成為文明交融的生動注腳。此次“世界市長對話”在景德鎮舉辦,必將為增進各城市間友誼、深化互學互鑒作出積極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