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涼山,快遞小站成長為地區物流樞紐
本報記者 李凱旋
2025年10月23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交通運輸局 |
●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提高網絡效應和運營效率
●加強郵政設施建設,實施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工程
●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統籌物流樞紐設施、骨干線路、區域分撥中心和末端配送節點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設施條件,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節選自“十四五”規劃綱要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蜿蜒而過,德昌縣鑲嵌於河谷腹地。在這裡,京昆高速縱貫縣城,成昆鐵路復線設站,往來車輛川流不息。
距離京昆高速路口不遠處,德昌縣順豐快遞時代尚錦營業店裡,貨車引擎聲與包裹掃碼聲交織在一起。“十四五”時期,這家快遞站的日均收件量從約500票增長至約7000票,派件量、工作人員數量成倍增長。曾經的小站點,如今已成長為繁忙的地區物流樞紐。
物流質效提升,居民購物便捷,農特產品出山……一個山鄉快遞站的成長,折射出“十四五”時期大涼山交通運輸領域的發展變化。
交通改善
快遞小站業務翻番
“現在,我們店是順豐在涼山州攬件量最大的站點。”馮永春是時代尚錦營業店的“老資格”員工。2014年11月,德昌縣順豐網點開業,就設在居民樓下。一名站長,一名快遞員,加上倉管員馮永春,就支撐起全縣業務。
當時,德昌縣交通條件遠不如今。“道路不通,出租車都不願往鄉鎮開,更別說快遞了。”馮永春回憶,縣城快遞需求有限,很多時候,她和同事就坐在店門口“等快遞”。
交通是物流的基礎支撐。這幾年,馮永春和同事們感到了明顯的變化。
德會高速建成通車,縮短了各鄉鎮與周邊城市的貨運時間﹔成昆鐵路復線開通,德昌進入“動車時代”,到成都僅需3個多小時﹔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約114公裡,硬化路通村通組,織密農村路網……
隨之而來的,是寄遞業務量的大幅提升。居民網購的商品堆到了門店天花板﹔電商團隊涌入,特色農產品一車車發出。“交通好了,快遞需求也多了。”時代尚錦營業店經理趙洪去年3月來到德昌工作,不久后的“草莓季”,站點創下單日收件量8.3萬票的紀錄。
業務量比開業之初翻了幾番,網購家電家具等大件商品也成了潮流,設在居民樓下的門店已不能滿足需求,趙洪開始琢磨搬家。
幾經尋找,趙洪將站點新址選在高速路口附近,場地空間1100平方米,還購置了新的廂式貨車、叉車,延長了分揀包裹的滾筒傳送帶。隨著寄遞效率不斷提升,趙洪和團隊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今年底德昌縣鄉鎮將實現順豐快遞全覆蓋。
曾經3人“坐等”業務的小站,如今已成為容納近50名工作人員的物流樞紐。馮永春承包了一個鄉鎮代理點,為更多村民送去快遞﹔有快遞員在水果旺季月收入超過2萬元﹔不少人靠這份工作在縣城買房、安家。穩定發展的快遞行業,為當地人帶來更多就業、增收機會。
收寄便捷
包裹裡裝進新生活
早晨7時許,山間霧氣朦朧。貨車駛入,傳送帶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流水般涌入時代尚錦營業店,一天的派件工作開始了。
一件件快遞包裹,拼出了當地人的生活圖景。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投影儀,智能設備帶來便利﹔榴蓮、三文魚、奶酪,四面八方的美味豐富了餐桌。
“前些年最常見的是服飾、食品,現在大件也多了。”說話間,趙洪與同事合力搬起一台2米高的冰箱,“縣城百姓消費旺不旺,看看這些快遞就知道了。”
9點鐘,快遞員俞柏蓉和馮永春一起,剛將負責片區的快遞裝好車,俞柏蓉的電話就響了。“我家的院門是不是送到了?”來電的是樂躍鎮高豐村村民王文發。
“到了,馬上就送!”說話間,貨車出發,行駛在平坦的安寧河谷。幾十分鐘后,王文發家到了。王文發當過多年司機,家裡還種著枇杷,日子過得不錯。去年老兩口拿出積蓄,把家裡的土房徹底翻新。
新房裡,沙發、吊燈等都是孩子在網上替王文發選購的。“現在快遞方便,咱農村的房子,也能裝修得新潮。”王文發幫著俞柏蓉和馮永春卸貨,又趕忙拆開包裝,把新院門安裝上。
從前盼著郵遞員送來的信件,現在期待網購到家的快遞,包裹裡始終裝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裹裡有一縷鄉愁——父母把山貨、特產寄給在外工作的子女﹔有一份孝心——年輕人給父母長輩網購按摩椅、新衣服,讓他們生活更舒適。
“十四五”時期,德昌縣支持建設和改造12個鄉鎮(街道)綜合物流服務站和36個村級服務點。今年8月,德昌縣郵政“無人機”郵路正式啟動,最快20分鐘就能將郵件送至偏遠村庄。“配送效率還會繼續提高,快遞進村不再難。”德昌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薛洪說。
特產出山
物流暢帶動產業旺
洒水裝置噴出層層水霧,葉子在陽光下晶瑩嫩綠。在德昌縣德逸藍莓基地,300多畝無土栽培的藍莓正在大棚裡茁壯生長。
德昌縣光熱充足,降雨適中,適宜發展生態農業。但項目落地前,基地副總經理鄧祥也有過擔心,“如果種得好卻運不出,產業很難發展。”
如今,擔憂已在越來越通暢的物流服務中煙消雲散。“四川省內24小時送到,省外48小時,高效運輸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鄧祥介紹,基地藍莓年產量已接近50萬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趙洪說,前些年站點業務以常規件寄遞為主,如今多樣的特色農產品才是“大客戶”。他的工作筆記上,有個“水果日歷表”:3月到7月枇杷和藍莓上市,6月底到9月底是核桃季,10月底草莓豐收……為了提高農產品運輸質效,趙洪做了不少功課:幫客戶規劃發貨規模和時間表,配齊貨車與攬收員﹔優化運輸流程,縮短運輸時間﹔根據不同果品需求,給出改良包裝、防止破損的建議等。
“十四五”時期,德昌縣建設6條鄉鎮快遞物流支線,開展覆蓋全縣行政村的電商物流分撥配送業務,培育40余個農特產品網銷品牌,去年實現網絡交易額超8億元。
刀子劃過,青色果皮裂開,散發著特殊香氣的鮮核桃露了出來。在群山環繞的角半村,鄉親們早早聚在村口廣場,忙著剝核桃。“最近村裡開通了短視頻賬號,老鄉們出鏡帶貨,賣的就是村裡的鮮核桃。”角半村村委會副主任黃波說。
角半村幾乎家家有核桃樹,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銷路一直打不開。近幾年,交通條件改善,每個村組都通了硬化路,黃波開始帶著大伙兒把村裡的電商辦起來。
村裡組建團隊抓好品控,引入專業公司指導運營,開播一個月,角半村就賣出4.2萬多單核桃,銷售額150多萬元。看著准備將核桃運出大山的貨車,黃波很欣慰:“我們村的核桃不愁賣!”
坐在貨車上,沿著公路翻山越嶺,趙洪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無數像他一樣奔跑在路上的人,無數不同的軌跡,勾勒出涼山的新面貌,“未來,我們的站點會更好,涼山人的生活會更好。”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