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融入中國民眾生活日常”(國際人士看中國“十四五”成就)

2025年10月23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國政協召開30場專題座談會,覆蓋10個專門委員會、34個界別,鼓勵講真話、建諍言、獻良策……“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成就顯著。許多來華訪問、學習、工作、生活過的國際人士認為,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民民主,為豐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人民有用的,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十四五”時期,從“小院議事廳”到“屋場懇談會”,從線下圓桌會到線上議事群,帶著煙火氣的民主實踐深深扎根於中國百姓的生活。

  綠色表示贊成,紅色表示反對,黃色表示棄權——在廣西人民會堂,一群外國面孔饒有興致地體驗投票表決環節﹔“我和其他的人大代表們會在固定時間接待選民,從社區路燈不亮、道路破損,到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改善,選民們都能找我們暢所欲言。”在玉林北流市陶瓷小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大家仔細聽玉林市人大代表陳森分享履職經歷……今年6月,來自廣西大學、南寧師范大學等高校的近40名東盟留學生在廣西多地參觀,通過多元活動感知中國式民主。

  “人大代表怎麼產生?”“他們如何收集群眾意見?”“這些意見如何落實?”與廣西當地人大代表面對面座談后,老撾學生周達明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我了解到當地人大代表分為五級開展工作,通過聯絡站及時聽取意見建議。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融入中國民眾生活日常,回國后,我會向朋友們介紹中國的經驗。”

  孟加拉國外交部南美司司長塔裡克·哈桑今年4月率團來華,對上海政協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點進行了考察。從中國如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其中如何發揮顯著政治優勢,從政協委員為解決當地經濟民生問題促進科學決策,再到民主黨派為推動居民小區環境改善、社區花園建設等建言獻策的具體案例,塔裡克·哈桑認真聆聽、仔細觀摩后表示:“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們見証了中國民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有用的,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湖南衡陽雁峰區人大常委會曾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在中山南路步行街,12名來自南華大學的留學生了解街道提質改造前后的巨大變化。來自盧旺達的奧利維亞了解到,提質改造期間,雁峰區人大先鋒街道工委組織代表積極開展走訪,收集居民、商戶對轄區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組織民主議事會,為商戶和居民提供表達訴求、參與決策的平台,並組織代表和群眾深入施工現場,實地了解項目推進情況,逐一核查項目台賬,現場提出整改意見,用實際行動托起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居夢。“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讓人感動。”奧利維亞說。

  “不是紙面上的大道理,而是眼前真真切切的場景”

  “十四五”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建言獻策,一大批建言成果轉化為政策舉措。一些長期生活在中國的外籍人士,也成為其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在中國生活這些年,我參與了中國式民主的實踐。”哈米是一名來自伊朗的商人,在浙江義烏雞鳴山社區居住了20多年。為了更好服務社區內的中外居民,雞鳴山社區組建了“社區議事會”,哈米是最早加入其中的外籍成員,工作之余參與社區議事、協助調解居民間糾紛。“做生意有法律撐腰不慌張,提建議能被聽見、能落地,有矛盾大家坐下來真誠溝通,社區事務大家商量著辦。‘十四五’時期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對我而言不是紙面上的大道理,而是眼前真真切切的場景。”

  不久前,北京順義區金港嘉園社區一處道路完成修繕升級,中外居民共同議事在其中發揮了大作用。社區外籍居民巴拉哈姆發現該道路出現多處裂縫與坑窪,給居民出行和生活帶來安全隱患和不便后,向社區進行了反饋。社區立即行動,搭建“議事協商平台”,邀請新就業群體代表、中外居民代表、商戶代表等10余人圍坐一堂,把“誰來修、怎麼修、何時修”的話語權交給大家。議事現場,作為商戶代表,巴拉哈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希望路能修得平整些,顧客來店裡也方便。”代表們的每一條訴求都被認真記錄,成為方案優化的關鍵依據。“問題解決得太及時了!”再次路過已經修復的道路,巴拉哈姆豎起大拇指。

  “中國的社會治理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到實處,決策前廣泛協商、執行中群眾參與,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多次訪華的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哈桑·拉杰布表示,自己曾在一個社區“圓桌會”上看到居民、企業代表與政府部門面對面討論優化垃圾分類、公共設施建設等議題,各方充分表達訴求,最終形成兼顧多方利益的方案,“正是這樣良性的互動,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眾安居保駕護航,也為來華外國人提供了更加舒適的訪問、工作和生活環境”。

  “為當今世界的治理探索和民主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

  “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歷史性成就,為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311.3萬條,為編制“十五五”規劃提供了有益參考。“這是制度優勢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生動范例,相信有關部門將會認真研究吸納這些建議。”拉杰布認為,“中國民主事業發展的成功實踐打破了‘隻有西方的民主才是真民主’的觀念。中國經驗充分表明,實現民主應該因地制宜,各國應該相互學習借鑒。”

  “中國的民主實踐強調實效,注重民主進程能否真正改善民生、促進發展、保障穩定。這才是真正的民主。”印尼—中國伙伴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維羅妮卡·薩拉斯瓦蒂觀察到,除了可以參與線下議事,在中國一些地方政府的決策過程中,民眾還能通過熱線電話、留言簿、意見箱、網站等多種渠道參與政策討論,不同群體的聲音都能被聽到。薩拉斯瓦蒂表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數億人擺脫貧困、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這些都是中國民主實踐的具象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一個鮮明特色,它不僅強調民主的原則,更注重實踐中的廣泛參與和具體落實。”薩拉斯瓦蒂表示。

  “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經驗啟發我們,民主並沒有定於一尊的普遍模式,而是應當根據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加以創造性發展。”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學教授羅伊紗說,中國民主強調全過程參與和廣泛協商,在政策制定、執行與反饋的全過程中發揮作用。中國各地還不斷創新民意表達的方式,暢通了基層民主的“最后一公裡”,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實際需求,也讓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了民主實踐的內涵,中國的民主實踐為當今世界的治理探索和民主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

  (本報記者周輖、張雲河、楊迅、劉軍國、黃培昭、曹師韻、謝佳寧)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