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企業服務業務對營收增長貢獻率達六成
本報記者 王 政 劉溫馨
2025年10月23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一度面臨傳統市場萎縮與轉型升級雙重壓力。怎麼辦?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公司研發新品、提供潤滑整體解決方案,第二增長曲線助推利潤快速增長。
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能延伸價值鏈條、拓寬企業發展空間。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聚焦企業、行業、區域和生態4方面,提出體系化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的任務措施。“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迭代升級和應用拓展,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服務型制造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生產端,將服務嵌入制造流程,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值﹔在銷售端,從單純賣產品轉向提供“產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在售后端,拓展遠程運維、設備回收等服務,形成從設計、生產到售后的全鏈條融合……近年來,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迅速發展,促進制造業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遴選的372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中,服務收入佔總營業收入比重保持在35%以上,服務業務對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0%。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模式已在工程機械、紡織服裝、智能家居、石化化工等領域廣泛應用。
在服務型制造推動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產業向產品服務高端化、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綠色化、產業形態服務化邁進。服務要素投入不斷增加,帶動研發設計、軟件服務、金融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2020至2024年,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分別達13.71%和15.66%。
服務型制造還存在關鍵技術供給能力薄弱、標准體系尚不健全等問題。對此,實施方案提出以企業為“點”,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和領軍品牌,開展服務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動、融合應用場景創新示范行動﹔以行業為“線”,培育壯大科技服務業、生產性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區域為“面”,以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打造一批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高地,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以生態為“體”,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模式創新,加快建設服務型制造標准體系,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服務型制造發展底座。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3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